這一趟去北京,剛好我們去的前一週下雨,
所以氣溫不如想像中的炎熱,
反倒是台灣的悶熱比較難受。
北京的導遊,是學歷史的,
一路上聽他說明清兩代的故事,
他還說北京看城頭,桂林看山頭,上海看人頭,廈門看石頭,西安看墳頭,
代表中國廣大,
每個地方的特色都是他處無法相比的。
中國許多朝代都將首都定在北京,
明清也是,
因此在北京看到的古蹟都是這兩個朝代的。
著名的景點,我們都去了。
天安門廣場、故宮(紫禁城)、北海、和珅的恭王府花園、長城、王府井大街、
頤和園、雍和宮、承德避暑山莊、小布達拉宮、天壇。
自由行部分,
我們去了大觀園、圓明園、北京動物園、清華、北大、五道口。
對北京的觀感還不錯,
北京城的街道是當年由明朝劉基(劉伯溫)設計的,
他將紫禁城放在北京市的正中央,
一切講求風水,金木水火土,
什麼剋什麼,該怎麼擺,
真的都有他的道理,
例如現在的銀行,都集中在西邊,
就是根據五行的觀念來的。
這時候就會覺得中國人的思想,
很有獨到的地方。
光北京市的面積就快要台灣的一半了,
所以我們往北去承德的避暑山莊,
必須開4個小時的車才會到,
一離開北京市,
人們說話的語調也漸漸含糊了,
因此在承德的地陪,講話就沒有北京的地陪清楚。
參觀有些景點,如爬長城、紫禁城、頤和園,
心中總會覺得不可思議,
以前歷史唸的人物、地名及當時發生的事,
怎麼離我那麼近,
想像浩瀚的土地,當年強盛的中國,就是在這片土地上,
64天安門事件、清代貪污到家產比國庫還多的太監和珅之花園、
康熙親手寫的字、明朝歷代皇帝葬生之處的13陵、八國聯軍燒毀的圓明園、皇帝祭拜祖先的天壇,以及連戰、李濤演講的地點--人民大會堂、拍還珠格格的漱芳齋、拍紅樓夢的大觀園、中國著名文人曾念過的清華、北大,這些都讓我想像當年的時空背景,很奇妙的感覺。
Iris帶著我們去坐公車、地鐵,感受他在北京的生活,
看到的北京和跟團的感覺不太一樣,
旅行團會帶我們參觀較好的一面。
自由行時就可以混在人群中,
看著聽著身邊說著中文的中國人,
有些生活習慣和我們真的完全不同,
例如洗手間明明有門,他卻不關,
大喇喇的蹲在那給我們看,
之後還沒有洗手就走出去了。
親眼目睹公車可以向外廣播,
車掌在車上售票凶狠的模樣,
以及還不錯的地鐵,
尤其到了王府井站,
一切便高級了起來,
哈哈,
我們看了真是舒服且親切。
我們還問Iris會不會覺得住在北京很苦,
因為大部分的現代建設,
當然還是台灣比較好,
也比較有衛生觀念。
也總算能體會為何他喜歡待在宿舍不喜歡出門了。
有很多細節在照片中一一紀錄,
檔案太多,回來後又沒有時間整理,
總之留下太多的回憶啦!
- Jul 15 Sat 2006 20:51
北京之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