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張正傑(大提琴家、海洋大學藝文中心主任)

聽古典音樂的入門,初階多半是由歌劇、交響樂開始;進階一點的會開始聽獨奏與室內樂;最高階的,則會很懂得聽德國藝術歌曲和弦樂四重奏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,由兩把小提琴、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所組成的「弦樂四重奏」。

你或許覺得奇怪,弦樂四重奏、四個人感覺挺單純的才是。其實四重奏的困難,正來自它的純粹。四重奏不像獨奏,可以盡情揮灑個人特色,展現獨特風格;又不像交響樂有一大團的人,可以輕易撐起磅礡氣勢;更不像歌劇、音樂劇,本身就充滿易懂的故事性。他就是單純的兩個高音部、一個中音部和一個低音部,四把琴像人聲一樣,要能交織出優美的旋律,可是要非常深厚的演奏功夫與精神灌注。

幾乎可以說,四重奏是一種美好音樂的極致呈現,所以我們常形容最令人感動的音樂是「扣人心弦」,弦樂四重奏的魅力可見一斑。

練過弦樂的人都知道,要合作四重奏非常不簡單,單純的四條旋律要能夠和諧,要比自己拉得好還要來得困難許多。就算是最頂尖的樂手來合作,也常有練了五、六個鐘頭後,結果發現一個音也沒同時拉準過!

不只演奏者視為畏途,作曲家也非常看重弦樂四重奏。樂聖貝多芬在30歲前寫過鋼琴奏鳴曲、交響樂等無數作品,就是從不嘗試寫四重奏作品;但到了貝多芬臨終前,唯一能讓病入膏肓的樂聖奮力提起筆非寫不可的,卻只有四重奏的音樂。

我心目中最好的四重奏團體,是職業樂團裡歷史最悠久也最頂尖的「阿班貝爾格四重奏(Alban Berg Quartett)」,他們成立至今38年,留下無數經典的演奏紀錄,可說與弦樂四重奏畫上等號。大家如果到唱片行去找四重奏,應該有一半以上都是他們的CD。

然而今年7月16日以後,將再也聽不到「阿班貝爾格四重奏」的現場演奏了!因為大師們在兩年前一致決定將於2008年7月畫下句點,他們希望在演奏生涯最圓熟、最燦爛的時候結束,留給世人無可取代的完美印象。想體驗一下什麼叫真正的「扣人心弦」,你一定要把握「阿班貝爾格四重奏」今年7月9-13號在台灣的告別演出。

最頂尖的四重奏,背後付出的代價也相當高。在「阿班貝爾格四重奏」成團之際,四位優秀的音樂家都簽下合同,此後不准開個人獨奏會,要將全力都放在四重奏的練習上。也因為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一起練習,無法兼顧家庭,成員們都離過婚。

所以說好的弦樂四重奏能夠動人之深,真的都是演奏家們用自己的人生換來的。為了四重奏,搞到妻離子散、團員撕破臉可不是說說的笑話。聽說有某個四重奏,團員到外地演出時甚至要求住不同的飯店,因為除了彩排,他們根本不想看到彼此的臉啦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是我第一次聽他們的演出,也是最後一次,
當初心裡想著,弦樂四重奏耶,有點不太吸引我,
但是又想說,機會難得,應該要把握,說不定從此我就愛聽弦樂四重奏了,
於是,昨天我來到的台中中山堂,
看到觀眾那麼多,我心裡想,大家一定是慕名而來的,
我才不信大家都聽得懂!

直到節目一開始,我的確被他們的敬業態度吸引,
就像一開場張正傑說的話一樣,
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,
整場音樂會,
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和專注力,
這是我聽弦樂四重奏以來,最享受的一次,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次。
我很高興大家都有維持"音樂結束後不馬上拍手"的氣氛,
因為很多音樂會,大家都相爭的要拍手讚嘆演出者的表演,
對音樂的感動,就這樣被拍手聲奪走了,
覺得很不過癮。

這個音樂會有洗滌心靈的效果,走出中山堂後,覺得世界真是美好!
可以聽到他們現場的演出,我覺得好值得!
雖然要解散了,但是還是有許多CD可聽,也不需要太感傷了!
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yrische 的頭像
    lyrische

    Sentiment

    lyrisc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